崔颢《黄鹤楼》写作背景
发布日期:2025-04-12 21:06 点击次数:145
图片
古诗词百科崔颢的《黄鹤楼》一诗,其写作背景颇为丰富,以下是对该诗创作背景的详细解析:
一、时间与地点
时间:《黄鹤楼》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十三年(725年)。
地点:黄鹤楼,坐落于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之巅,历史悠久,自古便是文人墨客登临抒怀的胜地。
二、作者生平与心境
作者生平:崔颢(约公元704—754年),唐朝汴州(今河南开封市)人士,才华横溢但宦海浮沉,终不得志。
心境:崔颢在游宦至湖北武昌时,登临黄鹤楼,触景生情,感慨万千。他仕途失意、漂泊无依的心境,与黄鹤楼的壮丽景色和神话传说相契合,从而激发了创作灵感。
三、黄鹤楼的神话传说
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(又名蛇山)而得名,传说古代仙人子安曾乘黄鹤过此,费祎也在此登仙驾鹤。这些神话传说为黄鹤楼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,也激发了崔颢的创作灵感。
四、创作过程与情感抒发
崔颢登临黄鹤楼,放眼望去,只见江山壮丽,景色秀美,加之神话传说的触动,蓄积在胸中的诗情便喷涌而出。他以黄鹤楼为背景,通过神话传说与现实景物的巧妙结合,抒发了吊古伤今、人去楼空的寂寞之感,以及思念家乡的愁情。
五、诗歌地位与影响
《黄鹤楼》以其优美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,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经典之作。后世诗人如李白等,都曾对崔颢的这首诗赞不绝口,甚至因见崔颢此作而敛手不赋诗。
综上所述,《黄鹤楼》是崔颢在游宦至湖北武昌时,登临黄鹤楼触景生情、感慨万千而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。这首诗不仅描绘了黄鹤楼的壮丽景色和神话传说,还抒发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广阔的胸怀,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瑰宝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